来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点击: 日期: 2022-12-16
摘要:因医院的一个疏忽,差点毁了1岁宝宝的右手!!!止血带或压脉带是静脉输液必备之物,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竟多次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值得大家深思。案例回顾:男孩小天在当地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腹泻,因该院护士给孩子输液扎针时,把压脉带绑在孩子手臂上 9 个小时,造成…
因医院的一个疏忽,差点毁了1岁宝宝的右手!!!
止血带或压脉带是静脉输液必备之物,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竟多次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值得大家深思。
案例回顾: 男孩小天在当地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腹泻,因该院护士给孩子输液扎针时,把压脉带绑在孩子手臂上 9 个小时,造成孩子右手发黑,第四日早上医生查房换药时,男孩的右手已逐渐恢复血色。 据孩子的奶奶讲,孩子是因为腹泻到当地的一家医院住院。护士给孩子输液。刚开始护士准备在孩子的右手上扎针,就给孩子的手臂绑上了压脉带。因为孩子才一岁还没到,手臂上找不到血管,护士最终在孩子的头上扎针输液,但绑在孩子手臂上的压脉带忘了取掉。从上午到晚上,孩子一直在哭,家属一直认为是腹泻导致孩子肚子疼。直到当日晚上8时,孩子的奶奶哄孩子时,无意中发现孩子的一只小手冰凉。她赶紧把孩子的手臂拉出来检查,发现压脉带绑住的手臂已经发黑。 “给孩子扎针时,是第一位护士叫另一位护士过来扎针的,但是第一位护士忘记把右手上的压脉带拆下来。”小天的奶奶说,现在天气比较冷,几个月大的小孩睡觉都不脱上衣,所以家人也就没有发现压脉带一直绑着孩子的手臂。 随后,孩子的家人马上找到医生反映情况,涉事医院一看情况严重立即建议转至省儿童医院,当男孩到达时已是次日凌晨1时40分。省儿童医院急诊看到小天病情后建议转至南昌曙光手足外科医院,这时已经是凌晨的5时许。当医生检查后确诊为病情为典型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便立即为其安排实施切开减压术。 截至事发第四日早上医生查房换药时,小天的右手已经逐渐恢复血色,手指已经可以活动。据骨科医生介绍,目前情况比较乐观,因为是切开减压,右手没有完全拉拢缝合,大概一周消肿之后会进一步缝合,伤口完全愈合大概要两周,如果后期恢复好的话,对以后应该没有多大影响。(图文来源:江南都市报)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和死亡。
发生原因及教训
目前来看,该事件是一起由于护士违反诊疗护理规范为主要原因的护理不良事件。
1、当事护士严重违反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规程,在未完成手部静脉穿刺的情况下,未能按操作规范及时松解压脉带,也没有认真核对操作物品,是造成患儿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2、护士在巡视过程中流于形式,对患儿长时间哭闹没有引起重视,而家属与护士也为及时沟通患儿情况,致使压脉带在穿刺后9个小时才被家属发现。
此事故虽救治及时,可能不会引起患儿的严重后果,但细思极恐。如果发现再晚一些,或救治不及时都可能导致患儿截肢或更严重后果。所以科室在思想上应该给护士常敲警钟,加强安全教育,防止工作中麻痹大意;在操作上,要严格操作流程,加强重点时段、重点护士的监督,防止护士操作中随意“抄近路”,只有固化流程,才能减少差错。另外,护士巡视也是发现问题的关键,该事件中患儿的长时间哭闹引起护士的注意,一方面是护士责任心不强的原因,另外也可能是人力不足导致护士无暇顾及的原因,所以,除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外,安排足够的人手也是防止差错发生的主要措施。
压脉带的规范使用
临床中,用止血带代替压脉带的情况十分常见,但是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在此次不良事件中使用的止血带,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项目压脉带与止血带的区别 压脉带 止血带 外形 片状 园滚状 动脉波动 能摸到动脉波动 摸不到动脉波动 结扎结果 表浅静脉 动脉
压脉带的作用是暂时增加静脉的充盈度,仅影响静脉血流而对动脉血流无影响。压脉带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选择穿刺部位的近端,距穿刺点6公分。肢体远端有足够的动脉压才能使其静脉有良好的回流,良好的静脉回流才能保证表浅静脉的充盈,因此,在结扎压脉带的肢体远端要能摸到动脉的搏动。
结扎压脉带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多不能超过1分钟),时间过长会导致静脉中的水进入周围临近组织,使组织水肿。结扎压脉带不宜过紧(可放进1手指为宜),过紧的压脉带在阻断表浅静脉的同时,动脉也被阻断,肢体远端的动脉血流减少,导致静脉充盈不良。选择压脉带质地材料时,应考虑潜在的乳胶过敏可能。为防止病人之间的微生物交叉感染,压脉带应一个病人一根。
无论是压脉带还是止血带,局部捆扎过紧或时间过长,不仅会使患者感到不适,更会由此引发严重的不良伤害。常见不良反应从疼痛——皮肤损伤——神经麻痹——再灌注损伤,最严重的是筋膜间室综合征。筋膜间隔区压力增加,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功能,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该事件中,出现的筋膜间室综合征 ,是临床止血带应用不当造成的最严重并发症,足以说明患儿情况好转是不幸中的万幸。
如何确保压脉带在临床一线静脉输液中的安全使用?
1. 做好护理安全评估。如不会说话的患儿、反应迟钝的老年人、昏迷、使用镇静剂等特殊人群,都属于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高危人群,为这些患者应用压脉带的时候,都要格外的提高警惕,做好关爱和呵护。
2. 压脉带进行静脉输液穿刺使用时,应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不要用其他的物品覆盖,不要遮住捆扎在肢体上的止血带,避免衣物遮盖压脉带,以免忘了解下压脉带,遗落在患者身上。
3. 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完毕后,要做到「三心」——细心、用心、责任心,用后清点压脉带数量,做好终末处理。
4. 遵守院感规定,避免造成院内感染: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止血带。
5. 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输液速度是否适宜以及进处理。
尤其是在冬季,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掀开患者盖被等覆盖物。检查患者输液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应经常检查脚趾或者手指,看看它的末端是否有发绀,以及该处的体温有无下降等现象。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应该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患者安全。
6. 认真听取患者主诉,观察患者反应。如果患儿哭闹,要认真查找哭闹原因,排查隐患。
7. 注意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如第一个案例中出现的那种情况,第一个护士穿刺失败,换第二个护士继续操作的时候,就属于中断事例,此时,二人之间要做好交接,避免出现纰漏。
8. 一定要对患者和家属履行告知、协助义务。静脉输液时,医务人员应协助病人摆好体位,冬季勿暴露注射肢体,以免着凉。叮嘱病人如发生溶液不滴、注射部位肿胀或全身不适等情况及时告知,以便处理。
反思 一根小小的止血带也可以给病人带来伤害,提示护理工作无小事。作为管理者,要对操作前后查对,尤其类似物品查对等常常被大家忽视的问题,总结分析,做到安全预警随时化。 在科室制度、流程规范到位的情况下,一定要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和慎独修养的培训。一个护士的慎独素养不仅是患者安全的需要,更关乎团队、医院形象,更是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
最后,希望这个案例能让你有所启发,也欢迎大家底部留言、转发讨论。
Copyright@ 2007-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护士网隶属 威海万方人才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鲁ICP备17006509号-4
山东省外派护士培训基地 -官方QQ群:279908486(1000人超级群)、243877850(新群)、82799831、103532698
电话:4006707779(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站长电话:0631-5225621 邮箱:nurse@nurs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