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点击: 日期: 2014-06-13
1978年原卫生部出台规定,医疗机构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4,2008年国务院出台《护士条例》,再次以法律形式将这一标准确立下来。然而,36年过去了,二级医院普通病房床位与护士1:0.4的床护比,仍是一个难以落实的“参考标准”。一方面,医院“一床难求”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因为各种原因,不少护校毕业生不愿意再戴上“燕尾帽”。在两方面趋势的作用下,“床护比”不但难以迅速提高,反而面临持续降低的危险。
36年“床护比”仍难达标
“护士去哪儿了?”这是病房里经常被问及的一句话。在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国家36年前制定的1:0.4的“床护比”至今难以达标。
26岁的县人民医院ICU护士於环环5月份值了14个夜班。而去年1年,她共值了178个夜班,这意味着她全年近一半的时间在上夜班。尽管如此,医院在收治最高峰时,护理人手依然非常紧缺,全院普通病房收治病人1000多人,配备一线临床护士334名,比例远未达到1:0.4。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我县其他医院,据统计,我县5家二级医院实际开放床护比为1:0.33,而其它医院则更低,平均床护比只有1:0.27。县中医院计划在3年内实现搬迁,设定普通病床数将扩充到800至1000张,医护人员储备将成为一大难题。
“当护士疲于应付不断增加的患者时,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在心理疏导方面做的工作会有所欠缺,患者就会认为护士服务态度不好。”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丁冠云告诉记者,人手紧缺导致护士必须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患关系。
县卫生局医政科科长高小松认为,超负荷的工作有可能使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做到及时观察。他表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紧缺,年轻护士得不到规范化培训就单独值班,也存在安全隐患。
重“医”轻“护”致护士队伍人才紧张
“我们并不是不想引进护士,可时下最贵的成本是人力资源成本,财政每年给我们拨的钱不多,护士的工资待遇只能靠医院自己创收。”县中医院护理部主任符琴认为,护士为医院带来的产能无法和医生相比,从成本核算上,医院必须控制护士人数。而目前我县11家公立医院虽然是差额拨款单位,但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医院的正常运作基本依靠医院自收自支,护理人员的待遇与他们的工作量有很大差距。
执业环境的恶化以及医院缺乏人事招聘自主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护理队伍后继乏人。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护理工作尊重不够,各地发生的伤医事件中,护士往往成为直接受害者。再加上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道路狭窄,绝大多数护士终身都只能是普通护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选择护士作为终身职业。”
同时,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招聘的护理人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和临床工作磨练后才能满足一线工作的需要,另外“需要的人招不来,招来的人用不上”也是困扰卫生系统人才工作的难题。县中医院今年新招了5个护士,跟在老护士身边学了一个半月,可对基本的护理还是不能上手。“从护校毕业的学生,由于缺乏经验,我们不得不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二次培训。”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丁冠云介绍,一个新护士从刚进医院到能够独立值班,需要1年至1年半的时间,而到她成为业务骨干,最起码需要5年,这也间接造成医院护理人员之间出现断层。
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是关键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与患者相处的时间最长,在缓解医患矛盾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符琴认为,要稳住护理队伍首先必须要加大投入,在达到1:0.4的“床护比”配备标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高小松认为,要保证基本“床护比”达标,必须放开护理的编制束缚,增加护理人员的待遇。同时,整合现有的护理资源,加强培训、督查,提高护理质量。
故此,缓解医院护理资源短缺的矛盾,需要通过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加以解决。首先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并实行医药分开、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为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和医护人员获得体面薪酬待遇,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在此基础上,还须完善护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使公立医院能及时补充护理资源。
Copyright@ 2007-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护士网隶属 威海万方人才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鲁ICP备17006509号-4
山东省外派护士培训基地 -官方QQ群:279908486(1000人超级群)、243877850(新群)、82799831、103532698
电话:4006707779(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站长电话:0631-5225621 邮箱:nurse@nurse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