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疫并不分编内编外。
但身份又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尤其是涉及疫后的相关认定和酬劳分配,哪怕这从不是医护人员上“战场”前曾有的顾虑。近日有自称“援鄂医疗队护士”的网友在甘肃省卫健委官网留言,希望官方能解决自己的编制问题。
对此,甘肃省卫健委回复称:建议向兰州市卫健委反映。
小编注意到,4月9日,一名网友在甘肃省卫健委官网的“领导信箱”栏目咨询“援鄂临聘护士能不能解决一下编制问题”。我是援鄂医疗队的一名护士,在前线我抛下爹妈及孩子,来为国家出自己的一份力,忘记了自己的生死。平安回来,咱们省的各市级都解决了工作编制问题,我也恳切的希望咱们兰州市,也能看在我能牺牲自我为大家的份上,帮我们解决编制问题。对我来说很重要,我现在的工资是1700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在艰难的支撑着,望领导重视,不要让我们寒心,国家有难有我们,我们有难无人帮。对此,甘肃省卫健委回复称:“网友您好:留言收到。首先向您致敬!感谢您参加援鄂医疗队,为国家和武汉人民奉献!医院编制是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管,建议您向兰州市卫健委反映您的情况。谢谢! ”值得注意的是,4月9日当天,甘肃省卫健委官网“领导信箱”栏目有数条网友留言,均反馈上述问题,留言内容基本相似,提到的工资略有不同(分别为1200元、1300元等)。甘肃省卫健委一一回复了这些留言,内容均为“建议您向兰州市卫健委反映您的情况”。据甘肃省卫健委官网信息,1月28日,甘肃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37名医务人员从兰州出发。截止3月31日,甘肃省6批医疗队、2批疾控队以及前线指挥部圆满完成援助湖北武汉任务,派出796人全部安全顺利返回兰州。3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进一步落实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相关人事激励措施的工作指南》,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医务人员的及时奖励工作,重点向疫情防控救治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倾斜。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多地已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开通“绿色通道”,广东、河北、湖南等省份的多个市县都开展了对非事业编制援鄂医护人员的入编考察工作,通过直接考核的方式,将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人员直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广州援鄂编外医护火速转为编制人员
据广州日报,针对驰援湖北医务人员中的编外人员,广州启动“绿色通道”,目前广州的44名赴湖北医疗人员已经火线入编。据悉,就连获取当事人意见,当时也是通过微信或短信联系,目的就是不影响一线救援医护人员的工作。针对驰援湖北医务人员中的编外人员,珠海启动了招聘“绿色通道”,通过直接考察方式,将符合条件的人员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此次珠海共有19人从单位合同工全部通过公开招聘直接考察的形式转为有编制的人员,另驻珠海医院的9人相关单位也都陆续解决。据了解,珠海从2月9日起累计选派了56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2人是省里直接从珠海选派)。其中,没有编制的人员有28人。3月11日,中山驰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15名编外医务防疫人员,顺利办理了事业单位入编聘用手续。截至3月13日,茂名各级人社部门通过直接考察方式,已为19名驰援湖北的编外医务防疫人员办理招聘入职手续。此外,据河北新闻网,河北唐山市决定将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市县两级编外人员全部纳入事业编制。
而湖南省长沙市则拿出100个事业编制,用于择优聘用市本级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编外医务人员。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天津、福建、吉林等地区还明确,在职称评定、评优选先、职务晋升等方面,对参加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优先申报、优先参评、优先聘任,且大部分地区的不受相应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给一线医护送编制”符合程序吗?
生死考验就是最严谨的程序
3月16日,新华社半月谈发表评论文章《“给一线医护送编制”符合程序吗?生死考验就是最严谨的程序》。‘国士’就要有‘国士’的待遇,关爱一线医务人员,不能轻描淡写、下毛毛雨,而要敢于掏箱底、动真格。对于守护全社会生命安全,为全社会负重前行、出生入死的一线医务人员,我们应当拿出‘翻箱倒柜’的精神,毫不吝啬最宝贵、最稀缺、最有‘含金量’的资源。编制,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战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我们既要落实好物资、工资、奖金、津贴等待遇保障,也要落实好各种政策措施。从长远看,‘入编’等政策待遇的‘含金量’可能更大,更具有可持续性,更能稳定军心、温暖人心。也许会有人提出疑问:这种‘火线入编’会不会太草率、太仓促,有损程序公平?我们认为不会。生死考验,是最真实的考验;在一线奋战的日日夜夜,是比各种表格更庄重、更严谨的‘程序’。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全国广大医务人员,还要进一步打破编制、待遇这样的束缚,推进深化医疗卫生领域改革,让同工同酬、同工同待遇尽早普惠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做到这一点,既要‘触及灵魂’,拿出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也要‘触及利益’,压缩行政经费过紧日子,把经费和资源用到刀刃上、用到一线工作者身上。